- 张丽;
信息科技课程兼具理论性与实践性,其教学内容涵盖算法、数据处理、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为科学教育的跨学科整合提供了天然平台。信息科技能为科学教育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与多元的教学手段,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得直观生动,助力学生理解与掌握。而科学教育中的严谨思维与探究方法,能为学生更好地运用信息科技解决实际问题奠定坚实基础。对此,文章分析了科学教育加法的内涵与意义,研究了信息科技课程科学教育加法实践教学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信息科技课程科学教育加法实践教学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27-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唐春国;
在新课标背景下,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强调核心素养的培养,要求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积极构建高效课堂,促进学生科学思维、探究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全面发展。高效的物理课堂旨在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演示、贴近生活的实例分析以及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参与度,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物理概念,提升其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此,文章分析了新课标背景下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构建初中物理高效课堂路径。
2025年07期 No.190 30-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周奕轩;谭树华;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教材作为教学的核心载体,其内容的优化与更新对落实学科核心素养具有重要意义。人教版初中生物学教材在近年来进行了系统修订,在知识结构、栏目设置、活动设计等方面均有所调整,更加注重学生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和社会责任的培养。教材衔接是教学实施的重要环节。若教师未能准确把握新旧教材的异同,可能导致核心知识点遗漏或教学方法与新版教材理念不匹配,进而影响教学效果。因而系统比较新旧教材的内容编排、活动设计及素养导向差异,并据此调整教学策略,对实现高效课堂具有重要意义。对此,文章比较了初中生物学新旧教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初中生物学课堂落实学科核心素养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33-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陈丽萍;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数学教学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问题导学法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其主动探究,促进深度思考,因而在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对此,文章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问题导学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学法的应用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温翠英;
核心素养背景下,学科教学应注重丰富学生的知识理论并培养其健全人格,促进其全面发展,落实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开展“教学评”一体化实践工作,是以践行核心素养培育理念要求为准则,以新课标为指导,通过“教”“学”“评”三要素有机融合所构建的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实现对原有课程教学结构的优化和改善,完善课堂教学流程设计,有效提高学生的学科综合素养。基于此,文章探讨了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39-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雒晖;
随着新课改、新教材、新高考的全面推进,高中物理教学正面临深刻的变革。传统以知识点为中心、碎片化传授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要求。在新课标指导下,物理教学需更加注重学科本质,强调整体性、结构化的知识建构,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探究能力及问题解决能力。单元教学作为一种整合性教学模式,能够突破单课时局限,以核心概念为统领,通过情境创设、任务驱动和深度探究,促进学生物理观念的形成和学科素养的全面发展。对此,文章分析了高中物理单元教学的意义,研究了高中物理单元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以《牛顿运动定律》为例,探讨了“三新”背景下高中物理单元教学路径。
2025年07期 No.190 42-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王铎;
地理学作为一门研究人地关系的综合性学科,在高中教育阶段承担着培养学生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及人地协调观的重要任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传统以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已难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求。因此,探索高效、科学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路径,成为当前地理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基于此,文章探究了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路径,以期为高中地理教师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2025年07期 No.190 45-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王官鹏;
初中数学具有抽象性、复杂性的特点,对初中阶段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作为数学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作业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更是巩固基础知识、提升数学能力的关键载体。由于学生个体间客观存在的认知差异,导致其在数学作业的完成质量和效率上呈现出显著差别。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教师应当贯彻“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差异化教学设计,促进每位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个性化发展。基于此,文章分析了初中数学教学中分层作业设计的实践与效果,以期能为初中数学教师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2025年07期 No.190 48-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黄薇;
道德与法治教学是初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道德品质的关键途径。核心素养背景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当树立先进教学理念,以发展学生高阶思维作为开展教学工作的出发点,优化教学手段与教学模式,构建高质高效的课堂,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其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现健康成长与持续发展的教育目标。对此,文章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究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5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黄贵茹;
项目式学习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在真实情境中整合多学科知识,通过探究、协作和实践解决问题,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及跨学科素养。物理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工程、技术、数学等学科紧密关联,为跨学科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应用场景。对此,文章分析了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实践教学的意义,研究了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实践教学框架,在此基础上以“自制简易照相机”为例,探讨了项目式学习的跨学科实践教学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5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陈君;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教师需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及时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结合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为学生学习营造高质量的学习环境。其中,深度学习强调学生通过理解、分析及创新等高阶思维活动,对概念及原理的深入掌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应采取适宜的教学策略,促进深度学习在教学过程中的全面落实,从而推进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有效发展。对此,文章分析了深度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优势,研究了深度学习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指向深度学习的初中化学教学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57-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徐美双;
教学评一体化强调教学目标、学习活动和评价方式的有机统一,通过以评促教、以评促学,推动课堂教学的深度变革。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对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良好道德品质的塑造以及法治观念的培育起着不可替代的奠基作用。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能够帮助教师精准诊断学情、优化教学设计,同时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其道德认知、情感体验与实践能力的协同发展。对此,文章分析了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的特点,研究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实施教学评一体化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评一体化实践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60-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徐孝举;
语文学科作为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载体,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其教学深度直接影响学生的思维品质与人文底蕴。在深化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如何通过阅读教学引导学生突破浅层理解、实现文本意义的深度建构,成为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问题链”教学以其逻辑性、递进性与探究性,为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提供了有效路径,通过环环相扣的问题设计,引导学生从语言形式走向内容内核,从个体感知走向文化反思,最终达成思维进阶与素养提升。对此,文章分析了“问题链”驱动下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以期为语文教学提供实践参考。
2025年07期 No.190 6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杨红;
成果导向教育(OBE)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成果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素质。在此视域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应超越单纯的语言技能传授,转而关注学生文化素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全面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与智慧,将其融入英语课程教学中不仅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趣味性,还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促进其全面发展。对此,文章首先分析了OBE视域下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当前高中英语学科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困境,进而基于OBE教育理论,探讨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
2025年07期 No.190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6K]
- 王正君;陈奕荣;许新建;孙倩;
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院校要顺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加快构建科学完善的关键办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为了提升高职院校办学质量、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文章在厘清新质生产力与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构建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意义,并指出了目前高职院校关键办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与应用中存在的不足,进而探讨了优化关键办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的建议。
2025年07期 No.190 69-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任美青;
现代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精准思政进入现代范式,亟待大数据画像技术赋能。基于此,文章立足教育数字化转型背景,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从目标精准化、对象精准化、内容精准化、过程精准化四个维度分析了大数据画像技术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推进意义。在推进过程中,主要存在系统观念与辩证观念有待增强、数据采集与分析应用存在局限和资源协同与平台建设有待加强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提出从精准认知、精准分析、精准供给、精准管理四个维度探究大数据画像技术赋能高校精准思政的实践路径。
2025年07期 No.190 7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刘芳;
随着学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承担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幼教人才的重要使命。“岗证赛课”融合是指将岗位能力需求、职业资格证书标准、职业技能竞赛要求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整合,形成“以岗定课、以证促学、以赛促练、课赛证融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该模式强调职业教育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增强其就业竞争力。对此,文章分析了“岗证赛课”融合视角的内涵,研究了高职学前教育专业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岗证赛课”融合的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方法。
2025年07期 No.190 7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4K] - 蒋菁琪;
科教融汇是一种把科学研究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育理念,将其应用于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能通过参与科研项目和实践活动提高他们的解决问题能力,为其今后的全方位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因而如何通过科教融汇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成为相关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对此,文章分析了科教融汇的基本内涵,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科教融汇视角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78-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热那·买买提;
“五育并举”作为我国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核心理念,强调德育铸魂、智育启智、体育强身、美育润心、劳动教育的协同发展,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职院校教师应改变以往评价体系重智育,轻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的倾向,解决评价指标碎片化、方法单一化等问题,培养更多适应新时代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对此,文章以“五育并举”为视角,首先分析了构建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建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的要点及路径。
2025年07期 No.190 81-82+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欧平;
随着“双高”建设的持续推进,高质量学前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成为重中之重。为了构建一套科学、合理且行之有效的教师评价机制,全方位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显著提升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为学前教育“双师型”教师的长远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从而推动学前教育事业迈向新的高度,文章首先分析了当前学前教育“双师型”教师评价机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双高”背景下高质量学前教育“双师型”教师评价机制的构建路径。
2025年07期 No.190 8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李沫燃;
职业教育的重要使命不仅在于培养技能型人才,更在于培养具备高尚价值观的优秀综合型技能人才。中华儿女在革命和建设的顽强斗争中,积累出独特的时代特征和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些特征和底蕴体现在红色基因和红色文化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制度上是社会公民的行为准则,在导向上是根本的价值取向,研究两者统一有机融合路径,一方面能有效提升和培养新时代大学生对祖国的深厚情感;另一方面能进一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定而强大的支持。对此,文章首先分析了红色基因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与外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红色基因传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合的路径与建议。
2025年07期 No.190 86-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丁丽珍;
在“五育”融合背景下,中职语文课堂加强德育教育不仅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有效利用现有教育资源的一种重要途径,其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环境,为社会培养出更多既有专业知识又有良好品德的新时代建设者。因而如何在中职语文课堂中有效融入德育元素,实现“五育”的有机融合,成为中职教师需要思考的重要课题。对此,文章分析了基于“五育”融合的中职语文课堂融入德育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五育”融合的中职语文课堂融入德育路径。
2025年07期 No.190 89-9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林锦珠;
课程思政强调在专业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关键阶段,其化学课程不仅需要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更应肩负起塑造学生正确价值观、科学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使命。无机化学作为中职化工、医药、环保等专业的核心课程,其作业设计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也是实现课程思政的重要载体。对此,文章分析了课程思政建设的内涵,研究了基于课程思政的中职无机化学作业设计实践策略,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课程思政的中职无机化学作业设计实践成效。
2025年07期 No.190 9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王爽;
电工技能实训是中职电工专业的重要课程之一,内容综合性强、学习记忆难度较大。在电工技能实训课中应用分层教学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接受能力设计教学活动,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同时,满足了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需求,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对此,文章分析了中职电工技能实训课的特点,研究了在中职电工技能实训课中应用分层教学法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分层教学法在中职电工技能实训课中的应用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95-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杨霞;
美育作为培养学生审美能力、人文素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逐渐被纳入各类高等教育的核心课程。传统美育课堂在教学内容、形式、方法上仍存在诸多局限性,无法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个性化发展。高校美育课堂面临着转型创新的迫切需求。突破传统模式,构建既能传授艺术知识,又能培养学生发散思维、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美育课堂,已成为高校美育课堂改革中的重要内容。对此,文章分析了高校美育课堂改革的价值取向与体系建构理论基础,研究了高校美育课堂改革体系建构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高校美育课堂改革体系建构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98-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王娟;
阅读是语文教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新课标倡导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师转变角色,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引导者,通过多元化教学方式,增强阅读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而探索符合中职学生认知特点、契合新课标要求的阅读教学策略,不仅有助于提升课堂教学质量,还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对此,文章分析了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新课标背景下中职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101-1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郭维萍;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求。中职教育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其班主任管理工作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素养的养成。如何将立德树人理念转化为具体的管理实践,通过创新工作机制、优化管理模式,提升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实效性,为培养德技并修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提供支撑,成为中职教师需思考的重要课题。对此,文章分析了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现状,研究了立德树人教育理念在中职教育中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立德树人视角下中职班主任管理工作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104-1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王捷;王灵;
实验室教学是护理学教学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室教学,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在充分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实践所学知识,提升实践应用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便于其后续调整和优化教学活动,从而促进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但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个别教师在具体教学管理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影响了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亟待解决。为此,文章首先重点分析了护理学实验室教学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优化护理学实验室教学管理的措施。
2025年07期 No.190 107-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杨银翠;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转变,职业教育的意义已经超越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更加注重对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仅局限于帮助学生识记文字和掌握语法知识,还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技能,使其能够更好地适应未来的职业生涯。对此,文章首先分析了语文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语文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探讨了语文教学与职业技能培养相结合的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110-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吴秋珍;
数字影像技术的迅猛发展正深刻重塑着现代视觉传播的生态格局,作为培养专业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阵地,中等职业学校的数字影像技术专业面临着教学转型与创新的时代课题。深入研究中职数字影像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策略,探索契合职业教育特色与行业发展趋势的教学模式,不仅是提升专业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关键路径,更是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精准对接的必然要求。对此,文章分析了中职数字影像技术专业教育现状及挑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中职数字影像技术专业课堂教学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113-1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陈伟;
机械制图作为中职机械类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工程思维与空间想象能力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质量直接影响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与职业发展。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的不均衡及传统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学生在学习机械制图时常常遇到理解应用的困难。为此引入信息技术,通过三维建模软件和微课程等现代化教学工具,不仅可以将抽象的机械制图知识具象化,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升教学效果。对此,文章分析了中职机械制图课堂教学现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信息技术在中职机械制图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116-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庄小燕;
读思达教学法强调阅读、思考与表达的有机结合。阅读是输入,能够使学生积累知识、感受文本;思考是加工,能够促使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深度理解和分析;表达是输出,能够使学生将所学所思转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呈现。这种教学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古诗词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也需引入读思达教学法,提升学生古诗词阅读能力,使其在思考中合理表达,使用恰当的语言展示对古诗词情感与内容的理解。为此,文章首先论述了读思达教学法在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中运用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运用读思达教学法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阅读教学的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童富连;
STEAM理念指融合科学、技术、工程、艺术、数学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综合性教育活动,在小学劳动节教育教学中应用STEAM教育理念,引导学生在劳动实践中运用多学科知识解决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劳动教育教学的兴趣,对学生思维能力、综合素质的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对此,文章首先阐述了在小学劳动教育教学中应用STEAM理念的意义,在此基础上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案、教学方法、教学评价四方面入手探讨了应用STEAM理念开展劳动教育教学活动的对策。
2025年07期 No.190 122-1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 傅丽娥;
学业质量监测已成为衡量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业质量监测不仅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还有助于为学校开展教学管理和教育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导学单通过锚定课标要求、记录学习轨迹、整合多维评价,能够有效提升质量监测的精准性和系统性,从而为“教学评一致性”化提供实践范式。以导学单为载体,通过目标导向、过程嵌入、评价整合的动态监测体系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此,文章围绕小学语文导学单助力学业质量监测的有效策略展开探讨。
2025年07期 No.190 125-1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梁碧凡;
跨学科教学是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关键路径。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对其进行跨学科教学探索至关重要。“多边形的面积”单元是五年级数学的重要内容,传统教学容易使学生陷入机械记忆公式的困境。通过跨学科融合,能够为传统教学注入新的活力。为了打破学科壁垒,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让数学学习更具深度与广度,文章首先分析了“多边形的面积”单元跨学科教学的设计思路,在此基础上以“校园绿化面积规划”活动为例,围绕“多边形的面积”单元跨学科实践活动展开探讨。
2025年07期 No.190 128-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马世成;
新时代对人才培养提出了全面发展的要求,劳动教育作为五育并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意义重大。家校社协同育人作为一种整合各方资源、形成教育合力的有效模式,为解决劳动教育面临的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通过学校、家庭和社会的紧密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多元的劳动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营造良好的劳动教育氛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王家堡教育集团综合实践基地在劳动教育与家校社协同育人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对此,文章以该基地为例,深入剖析其劳动教育与家校社协同育人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情况。
2025年07期 No.190 131-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林丕清;
计算思维是信息时代学生应该具备的核心素质和能力,而编程教学对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有重要作用。在小学信息科技课程中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具有天然的优势。将图形化编程平台Scratch应用于小学信息科技课程教学中,有助于优化、分解问题情境中的编程实践任务,这对于学生计算思维的培养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对此,文章首先解读了计算思维、Scratch图形化编程的内涵,分析了编程教学在培养学生计算思维方面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计算思维培养的小学图形化编程教学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134-1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7K] - 黄雅容;
古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古诗词教学方式以讲练背为主,机械化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基于学习任务群理念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活动,可以强化古诗词教学的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使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古诗词学习、赏析活动,为其文学鉴赏能力、思维能力、语言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对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基于学习任务群开展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原则,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137-1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陈巧珍;
“学为中心”理念指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组织教学活动,促进课堂教学从以往的“知识传授”转换为“发展思维”,深入挖掘学生学习潜能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高效开展小学数学教学奠定基础。小学数学作为基础学科,其教学不仅关乎知识积累,更在于培养学生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及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应改变传统小学数学课堂“重教轻学”(教师主导过多、学生参与度不足)的问题,提升课堂教学的效率。对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学为中心”理念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学为中心”理念下建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140-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韩英;
学习任务群强调以任务为驱动,整合学习内容,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群文阅读作为一种常见的阅读教学模式,打破了单篇阅读的局限,通过多文本的组合与关联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的阅读视野,又可以丰富学生的阅读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维能力。将学习任务群与群文阅读相结合,能够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和效果。对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意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原则,以及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现状,进而探讨了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方法。
2025年07期 No.190 143-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3K] - 王瑛;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作为塑造学生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的重要载体,其教学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相较于传统单一学科的教学,跨学科教学强调围绕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巧妙融入其他学科的教学元素,丰富课堂教学内容的同时,使学生能够形成较为系统和全面的知识体系,助力学生学习效率的提升。为此,文章从跨学科教学的角度入手,先简要分析了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与语文教学融合设计要点,接着探讨了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和语文学科融合教学的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146-1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1K] - 黄雅平;
在小学数学高年级教学中,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和逻辑性较强,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挑战。数形结合思想强调利用图形的视觉直观特性,辅助学生掌握那些较为抽象的数学概念,将原本复杂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更加直观、易于理解的形式,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数学知识。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中引入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能有效促进学生建立系统化的数学认知结构。通过图形与数量关系的相互转化,能够增强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形成清晰的数学思维,显著提升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对此,文章首先概述了数形结合思想,研究了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价值,进而探讨了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149-1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2K] - 王金存;
思辨性阅读教学是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深度的重要手段,能够带领学生深入阅读文本结构、深入思考文本语言、深入理解作者观点,对增加阅读文本价值、提升学生思辨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如何开展高效的思辨性阅读,成为教师需要深入研究的重要课题。为了发展学生的思辨能力,为其终身学习和发展奠定基础,文章首先分析了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特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关键,进而探讨了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教学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152-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 - 施芳芳;
结构化学习理念强调将知识按照其内在的逻辑关系和结构进行组织与呈现,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度理解与迁移应用。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结构化学习理念,探索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策略,对于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了促进学生深度理解并迁移应用所学知识,文章首先分析了结构化学习的特点,在此基础上从课前设计、课堂教学、课后拓展三个角度探讨了基于结构化学习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155-1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林静婷;
小学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开展跨学科阅读对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跨学科阅读作为一种常见的阅读教学模式,强调打破学科壁垒,融合多学科视角与知识,以提升学生的跨学科学习能力和整本书阅读能力。然而,个别教师在开展跨学科整本书阅读教学时存在“假看、假向、假跨”等现象,导致整本书阅读教学效果不理想。为了提升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文章以《鲁滨逊漂流记》为例,在分析小学语文跨学科整本书阅读教学现状和小学语文跨学科整本书阅读教学价值的基础上,探讨了跨学科阅读中的“三真”理念——真看、真向、真跨。
2025年07期 No.190 158-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苑修珍;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育的关键目标,这种能力对学生的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价值。具备优秀的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够使学生清晰传达个人观点和情绪体验,还能够提升其人际交往的有效性,从而增强其整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基于此,探讨小学阶段语文教育中如何有效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就显得尤为必要。文章将从分析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系统研究小学语文课堂中提升学生语言表达水平的教学方法。
2025年07期 No.190 161-1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周碧云;
为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人们必须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独立思考能力是自主学习、创新发展的基础,对于个人的终身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关键时期,小学数学作为基础教育的重要学科,不仅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更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为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奠定基础。对此,文章首先分析了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意义,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培养小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对策。
2025年07期 No.190 164-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6K] - 陈美;
项目化学习理念为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提供了全新思路,无论是对教学流程的优化设计,还是对学生书面表达能力的培养,均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为了推进项目化学习的有序实施,使学生掌握多元化的表达技巧,文章首先从生活性、主体性和趣味性三个角度论述了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以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写观察日记”为例,从预设、实施、总结三个方面探讨了项目化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单元习作教学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167-1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4K] - 黄兰兰;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需要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衔接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教学评价的“评”,以此保持三者的一致性,促使课堂教学的所有活动和环节能够朝着同一教学目标努力,从而实现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目标。通过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课堂,能够促使教师关注课堂教学的效果和学生学习的过程,通过灵活地调整课堂教学的策略,促使学生深入学习。对此,文章首先介绍了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课堂的价值,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建小学数学教学评一致性教学课堂的策略。
2025年07期 No.190 170-1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45K]